今晚聚会是3个人。
一个华为前同事,浙江人,所属部门跟芯片相关,这两天刚好来成都出差。
另一个也是华为前同事,不过现在已经离开华为了,定居上海。
大家可能还记得我在2018年写过一篇43岁芯片公司高管被裁员的文章,告诉我这个裁员故事的,就是上海这位。
这段时间上海这位一直被公司安排在川渝两地,听说浙江人在成都出差,于是从重庆赶过来参加这个饭局。
当年我们3个在海外一起做项目,同吃同住,结下深厚友谊。
我离开华为就告别了通信圈;浙江人在华为一干就是10多年,如今还有1年就退休(华为内部允许45岁退休);上海离开华为后跳了两次槽,不过一直在芯片行业。
坐下来寒暄几句,聊到行业和工作。
浙江人表示最近比较忙,忙什么呢,因为华为的Mate60系列前段时间不是官宣发布了嘛,出货一旦开始版本迭代就加速了,基本上大半年就要迭代一次,货量起来事情也多于是最近加班很猛,全国各地到处跑。
而在被美国极限制裁的几年前,尤其2020到2021年,他基本上每天都按点下班,非常非常闲,在进入华为的10多年来是破天荒的闲。
我问他闲点好还是忙点好。
浙江人带着华为直男那种特有的腼腆说,还是忙点好吧,毕竟还得多拿钱啊。
说到华为Mate60系列,半年前发布在美国商务部长来华期间,当时互联网上一片沸腾都在夸华为好一把骑脸输出,居然突破老美制裁继续把高端机型搞出来。
但是大家也在奇怪这7纳米制程的芯片是谁造的,居然就可以批量交付商用了,难道还是台积电?
上海说,我了解到的消息是:
这个7纳米芯片来自总部设置在上海的XXXX,虽然可以生产但是良品率很低,仅仅是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放到市场上完全没法参与竞争。
不过美国制裁让台积电、三星这些芯片巨头无法染指中国大陆,而国内对高端手机的庞大需求依然存在,就给了国内芯片企业巨大机会,于是市场需求通过华为的Mate60为上游供应链带来海量订单。
说白了,就是中国的老百姓自愿多花钱买国产高端手机,支撑以华为作为代表的整个国产手机供应链可以活下来,活得还不错,一步步向全球最高端的技术逼近。
我问浙江人,是这样的吗?
浙江人点了点头说“应该是吧”,含含糊糊的样子。
我也不好问他在华为负责的是哪个板块,会不会一不小心把商业机密给我讲了,所以这个话题也就到此为止。
再来说上海这边。
上海说他们去年日子不太好过,因为整个行业的销量都在下滑。
工作已经很头疼了,最让他头疼的还是读初二的儿子。
他儿子读书本来挺用功,但是上海的教育实在太卷,无论如何卷不过,慢慢的孩子在学习上找不到成就感,逐渐开始厌学。
而且现在的孩子接收的信息实在太广泛,不知道他儿子从哪里听来的,名牌大学毕业生出来找不到工作,硕士博士也降薪录取,于是孩子忽然间“想通了”。
有一天晚上,他在家里加班噼里啪啦敲着键盘,儿子本来在隔壁屋写作业,忽然孩子推门进来说,爸爸,我不想读书了,他问为啥?
孩子说:
你是名牌大学毕业的,还是研究生,现在都这个岁数了不也天天加班到那么晚吗?
我考不上好大学,到时候只会比你过得更惨。
他听着孩子的话简直晴天霹雳,心想老子要不是名牌大学硕士毕业,年入百万,能给你买上海的天价学区房啊。
不过转念一想当时买房的价格,再看现在上海哪怕是最近跌跌不休之后依然高企的房价,觉得儿子说的也没错,自己要是现在才研究生毕业,多半也只能在家啃老。
当爹的也想通了,就问儿子,那你准备干嘛。
孩子说,要不我去送外卖吧。
上海跟他夫人一商量,得,反正学习也就这样了,你愿意去体验一下生活那就去吧,不过学校你还是要去、书还是要读的。
孩子表示很高兴,于是每天放学回家,他爸帮他在手机上操作完毕(需要成年人注册登录),孩子就骑着自行车送外卖去了,说是忙到晚上快11点,每天能跑10单左右,赚到的钱直接当作零花钱了。
从此亲子关系突飞猛进,一家人其乐融融。
上海一边说,一边把手机打开给我们看接单APP。
我和浙江人互相看了一眼,那叫一个瞠目结舌三观尽毁……
浙江人问,那你总不能让他一直跑外卖跑下去吧?
上海说,现在才14岁,可能等他大一点去学门手艺学门技术吧,能养活自己啥的,不然还能咋样?
浙江人长叹一口气,说,哎,现在的孩子真的太卷了,你们知道华为现在招聘都是什么学历吗,全是清北985和211,要不就是留学回来,好多藤校的,现在就算是个正常985要进华为都要卷掉几层皮。
我老婆在一家广告公司,她说现在的年轻员工真的不一样了。
她们公司的95后小妹妹,人家到了下班点多一秒都不会呆,毫不犹豫拎包走人,公司要搞团建,可以,不要安排在周末占用我的休息时间,还跟领导说,公司与其搞团建不如多发点钱好了。
浙江人还没说完,上海接过话题,说,我允许我儿子跑外卖没逼着他非去卷读书,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我们问是啥。
他说,ChatGPT你们用过吧,我和浙江人都说用过。
上海说,我儿子学习这个状态肯定考不上好大学,20年前去读个一般学校出来,多少还能找份工作,但是现在ChatGPT替代的不就是普通学校的孩子他们未来的工作吗?你们想想,这玩意儿普及之后得让多少人裁员?还有刚出来的Sora,太恐怖了,卷学历除非卷到顶尖,不然前途照样不确定。
既然如此,我为啥还要把他往火坑里送?
10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谁知道啊,他不愿意学就算了吧,反正我和我老婆都想明白了。
浙江人说,哎呀,你不要以为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就高枕无忧,你看我,搞芯片的算有技术含量吧,好不容易熬到现在还有1年就退休,结果华为最近准备改政策,说要把退休时间延后到50岁。
我去,那我还要再干6年,这怎么搞!
还有谣言说,等到下次签合同公司要是不续约,之前买的内部股票也没法保留了,分红也没了。
外面看华为全是光环,内部看全他妈是各种限制,日子也不好过啊。
我说大哥,你知足吧,你哪天就算从华为出来,顶着光环,哪哪不能去啊。
浙江人露出轻蔑的笑容,说你离职得太早了,职级还不够高,你不知道华为的竞业协议在业内是出了名的严格。
上海在一旁也笑了。
说我知道我知道,我当初走的时候就知道,个人是玩不过公司的,你就老实在华为呆着吧还挣扎啥呀哈哈哈哈。
浙江人说哎你们不知道,我最近不光愁工作的事,我老家亲戚借钱的事才最愁,就是那个做代购的表弟,跟你们说过还记得吧?最近被人割韭菜了。
我和上海都说知道。
他表弟专科毕业,前些年跟着一个小老板做代购赚了些钱,在老家一时风光无限,连他这个在大公司打工的表哥也没他有面子。
结果最近卷进去当地一个现金贷。
说白了就是给放贷的提供资金,然后庄家拿着钱往外借,自己一年有稳定的10好几个点的收益,别的不说,至少“跑赢通胀”没啥问题。
没曾想经济太差,放出去的贷款开始大面积坏掉收不回来,庄家自己卷款跑路把他们一堆投资人给晾在那里。
他表弟之前赚的钱全赔进去,现在没办法,向他这个当哥的借钱。
浙江人说,我也没啥钱呀但是这咋拒绝呢,都知道我在华为上班。
这回是我笑了:
遇到这种赚快钱的亲戚,我从来不图占人家便宜,但是我会提前向他借钱,目的不是借钱而是让他知道我没钱,以后也别找我借,哈哈哈哈。
聚会就记录到这里。
下面谈我的几点感受吧,不一定对,大家批判着看。
1、不管是华为遭受的极限制裁,还是中产阶级的教育焦虑,说白都是增量已经没有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内卷正在加剧。
内卷啥时候结束不好说,反正接下来几年只会更残酷。
烈火烹油的飞速发展已经结束,接下来,是我们大多数人包括我自己都没有经历过的“非高速增长”时期。
普通人苟着就好,现金为王,什么房贷几百万、家属不上班、二娃上国际学校这种中产作死三件套,离得越远越好。
2、要对一切投资产品充满警惕。
现金放卡里就放卡里,贬值就贬值。只要你承认自己还是一个普通人,就要接受财富贬值的宿命。
只有极少数人的钱可以跑赢通胀,但你不太可能是极少数人。
圈子里都说怎么收割中产?怎么收割拿到巨额赔偿款的拆迁户?
温柔体贴地提醒他“跑赢通胀”,就是那把最快的镰刀。
3、小镇青年考名牌大学,出来去大公司拿高薪,买房成家留在大城市成为标准中产,这样的故事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以后只会越来越少。
作为家长一定要约束自己的妄念,尤其是高学历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高学历是偶然现象,自己孩子是普通人乃至学渣才是大概率事件。
中产不掌握生产资料,再高再牛的职位也没法继承,所以中产的孩子只能路径依赖,重新把爹妈攀登学历的路再走一遍。
很遗憾,除了极少数孩子的确适合应试教育,其他大部分都不会有未来。
4、应试教育的内卷加剧和社会上学历贬值的加剧,已经成为一个互为因果的恶性循环。
从人生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孩子在未来究竟是你的资产,还是负债,强烈依赖于你们的亲子关系。
初中的孩子去送外卖体验生活,我不推荐。
但是,亲子关系不到位,一味强迫一个不适合应试教育的孩子非去走独木桥,我更不推荐。
只能说既然老路走不通,不如尊重孩子意见,让他去发挥个性和优势,说不定趟出一条新路来。
最后,大家要清楚一点:
高考不是一个培训机制,而是一个筛选机制,所以才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当家长的,一定要搞清楚你孩子到底会是那个一将,还是那个万骨。
Customer-first isn’t just a phrase—it’s how we move. We’re doubling down to refine, elevate, and deliver even better experiences
Published Jul 10, 2025
Published May 30, 2025
探讨如何将人困在社会底层。文章分析了两种关键策略:消解宏观逻辑能力和利用羞耻感。 揭示了阶层固化的本质和资源分配问题。
Published Aug 26, 2025
Published May 30, 2025
Unlock your knowledge's potential! Discover why creators are underpaid in the creator economy. Learn how platforms limit your income and find solutions for profit.
Published Aug 3, 2025
探索博弈论的十大经典模型,从囚徒困境到枪手博弈,深入了解策略、合作与背叛。揭示商业与个人合作中的两难困境。
Published Aug 30, 2025
Comments (0)